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王家大院的主人是谁_王家大院的主人是谁呀

tamoadmin 2024-08-23 人已围观

简介1.民居王家大院,为何被称为“民间紫禁城”?2.王家大院电视名字叫什么3.王家大院的主人是谁?4.谁能告诉我山西灵石王家大院的消息资料和王家大院博物馆的****?谢谢!!!5.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高家崖建筑群由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面积达19

1.民居王家大院,为何被称为“民间紫禁城”?

2.王家大院电视名字叫什么

3.王家大院的主人是谁?

4.谁能告诉我山西灵石王家大院的消息资料和王家大院博物馆的****?谢谢!!!

5.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的主人是谁_王家大院的主人是谁呀

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

高家崖建筑群由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面积达19572平方米。

司马院位于红门堡二甲西巷,是王氏十六世孙王寅德的宅院。该院落特点为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

绿门院位于红门堡三甲东巷,是十六世孙王中极的宅院。

灵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自是常事。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之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据《静升村王氏源流碑记》载,启年间,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读为本,有的不持续以商发展,有的满足于一官半职,有的安乐于锦衣玉食,不少人既无承继先业之志,亦无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为盗贼、乞丐或不惜卖儿卖女之“莠民”。王氏家族从十三世进入清朝。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其时,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茔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设有义仓,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等,善举不断。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大院内再无人居住。

民居王家大院,为何被称为“民间紫禁城”?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历史上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历300余年修建而成。整个院子从低到高分为四层院落,中间有一条主干道,从高出俯瞰能看到院落成一个“王”字造型。王家大院内共有88座院落,造型无一相同。可能多数朋友还是对乔家大院更加熟悉,实际上王家大院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这次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王家大院,看看和乔家大院相比究竟哪个更好。

说起山西大院可能大家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乔家大院,但是如果说起晋商第一大家,当属王家排第一。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其总面积达45000平方米,在面积上王家大院比乔家大院大了足足十倍之多。

王家大院,是晋商大院群体中的杰出代表,其地处晋中盆地,是依山而建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素有“华夏民居第一宅”之美誉。

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经300余年修建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是一种具有汉族文化特色建筑艺术博物馆。

王家大院的建筑多用前院为木构架形制,后院为两层窑楼,底层为前檐穿廊的窑洞,二层为梁柱式木结构房屋,构成了典型合理的梁柱式木结构建筑与砖石窑洞式建筑相结合的建筑形式,且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精致。

如穿廊结构上的斗拱、额坊等处的木刻件及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件,形式多样,做工极佳。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民居“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

王家大院的“三雕”,即砖雕、木雕、石雕,是整体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王家大院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

所谓“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正是王家大院雕刻艺术的真实写照。如门前照壁上活灵活现的“狮子滚绣球”,松竹院门楣上玲珑剔透的“凤戏牡丹”“松竹梅兰”等都是匠心独运的精工之作。而且在众多的题材中,含蓄地寄寓着主人或企盼吉祥如意,或追求功名利禄,或奢望安居乐业的美好意愿。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我国西周时期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院内居所的格局定位,其院落布局虽大都为多进式院落,但样式多变,组合得体,整个建筑设制,集官、商、民儒四位于一体,既遵循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阴阳五行之说,又合乎了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道德礼制。

同时还在建筑的局部和细微之处,汲取了南方园林建筑的设计风格,将造院技巧与造园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王家大院建筑艺术的又一大特色。如此种种,将大院缝合为多元文化体的艺术大殿堂。

王家大院文气绵延,楹联和匾额在大院建筑群中,占有极具文化的的地位。凡是有堂厅的定有楹联,有门户的定有匾额。数量之多,形式之丰,内容之深邃,记忆并张扬王家人几百年中的追求与思考,在晋商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王家大院体现出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还将北方古建筑的硬朗凸显的淋漓尽致。都有“王家归来不看院”一说,果然名不虚传。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王家大院电视名字叫什么

王家大院体现出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还将北方古建筑的硬朗凸显的淋漓尽致。都有“王家归来不看院”一说,果然名不虚传。这样看确实王家大院可以被称为“民间紫禁城”。

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历经300余年修建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是一种具有汉族文化特色建筑的博物馆。王家大院的建筑前院为木构架形制,后院为两层窑楼,底层为前檐穿廊的窑洞,二层为梁柱式木结构房屋,构成了典型合理的梁柱式木结构建筑与砖石窑洞式建筑相结合的形式,且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精致。

王家大院的“三雕”,即砖雕、木雕、石雕,是整体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王家大院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所谓“建筑必须有,必须有目的性,意图必须吉祥”是王家院雕塑艺术的真实写照。例如,门前墙上生动的“狮子滚绣球”,松竹院门楣上精雕细刻的“凤凰戏牡丹”和“松竹梅兰”都是别出心裁的精品。在许多主题中含蓄地表达了他或她对好运、名望和财富的愿望,或者在平静和满足中生活和工作的愿望。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我国西周时期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院内居所的设计,其院落布局虽大都为多进式院落,但样式多变,组合得体,整个建筑设制,集官、商、民儒四位于一体,既遵循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阴阳五行之说,又符合了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道德礼制。

王家大院的主人是谁?

《王家大院之风云》。《王家大院之风云》是一部40集的古代类电视剧,由山西新蕴晖文化有限公司于2020年报备。该剧以清朝末期为背景,主要讲述了王家大院主人王世昌与两个儿子王长泰、王长贵的故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王世昌的家族事业受到了各种挑战和威胁,而王世昌则以智慧和勇气应对各种困难,最终使得家族得以延续。

谁能告诉我山西灵石王家大院的消息资料和王家大院博物馆的****?谢谢!!!

王家大院号称万里长城第一家,王家兴起于咸丰年间,曾富甲一方,号称山海关:“南半城”。

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时,曾与陈圆圆在此小住。据史料记载,

李自成兵临京城时,吴三桂在驰援的路上,明朝就已灭亡,

原本他是想向李自城投降的,但当他听说陈圆圆被刘宗敏

占有后,就怒向满清投降,引清兵入关。所以就有了吴伟业

的“恸哭六军尽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句。

自古英雄多气短

为拥美人丢江山

床弟演绎天下事

不知谁敢惹红颜

山海关王家大院

始建于明代,鼎盛于清晚期,是典型的明清四合庭院式建筑群。占地10亩,内设18个展厅,上万种展品,大到床铺家具,小到针头线脑,从金银首饰到衣裳布匹、烛台灯火、床橱柜桌、枕箱被帐、冠巾鞋袜、铜盆器皿、瓷漆杯盘、梳洗用具到珠玉珍玩、文房四宝……内容丰富。是山海关地区收藏陈列民俗用品,展示明清生活用具,研究民风民俗,弘扬民间传统文化的专题型博物馆。“清砖铺地叠瓦房,花格窗户映回廊,翠竹摇曳青草绿,燕语蝶舞花凝香。”方春凳、八仙桌、呷老酒、品新茗、啖名吃、聆丝竹、人生悠哉尽在百年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灵石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在灵石县静升村。

静升王氏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后西迁至山西太原。南宋初年,族人王实由太原南迁至灵石县沟峪滩村。元皇庆二年(1313),王诚斋又率家族迁至静升村。清初,族人王兴旺开始经商,做小买卖,至第十四世王谦受、王谦和、王正居等,资本见厚,店铺增多,逐步成为豪商巨贾。到清中叶,王家便由原来的平民百姓发展成为居官、经商、事农综合型的名门望族。王家大院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总面积34650平方米。

东大院俗称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初年,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城堡因地布局,顺势而建。鸟瞰东大院,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中部是两座主院和北围院;东北部是俗称“柏树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城堡的四面各开一个堡门。东堡门位于主院前大通道的东端,西堡门开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南堡门开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间,北堡门开在小偏院的东北角。南堡门外是一条长50米、宽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主院前的大通道长 127米,宽11米,全部用青石铺成。大通道的南面是高高的砖砌花墙,墙内建有60多米长的风雨长廊。东大院主体建筑是两座三进四合院,院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石台阶等。从布局看,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之别。院内因地而异,修有甬道、幽径、低栏、高墙等。院中有院,门内有门,窑顶建窑,房上座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两座花园式庭院组成的,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后院是由一排13孔窑洞组成而又分隔为四个小院的护堡院。整个东大院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出东大院的西堡门,走过一条马蹄形的沟涧小道,就是西大院。西大院俗称红门堡,是一处十分规则的城堡式封闭型住宅群,面向与背靠同东大院完全相同。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只有一个堡门,开在南堡墙稍偏东的位置,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祯堡”的青石牌匾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人们都叫西大院为“红门堡”。堡墙外高八米,内高四米,厚二米多,用青砖砌筑。堡墙上有垛口。堡门外正对堡门的地方,有一座砖雕照壁。堡门左右及堡墙东北、西北角各有一条踏道可上堡墙。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主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院划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座。堡内东南角、西北角各有水井一口。堡内共有院落27座,除顶甲为6座外,其余三甲均为七座。各院的布局大同小异,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正面以窑洞加穿廊为主,顶层有建窑洞或建阁房的。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也有一部分院落为偏正套院,院门偏在东南方向,院门内是一条较长的通道,通道西侧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门,北端是通往后院的门。

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它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称“三晋第一宅”,入选《中国民族建筑集·汉·北方民居》一书,我省仅此一例。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民间紫禁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

2019年五一,我和家人一行四人,从沁县出发,沿208国道向北行驶约50公里,就到了东吕高速,再向西行驶大约60公里就到了介休市张兰镇,再转京昆高速向南行驶50多公里就到了灵石县。灵石北临介休,南接霍州,东靠沁源,西连交口、孝义,界于太岳山脉和吕梁山脉之间,太原盆地最西南段。春秋,始置邬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文帝杨坚北巡挖河道,获一巨石,似铁非铁,似石非石,色苍声铮,以为灵瑞,遂命名为“灵石”,置为灵石县。

王家大院规模和气势在晋商宅院里首屈一指,“王家归来不看院”,是山西大院文化的杰出代表,它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城堡建筑群,依山而建,随形生变,被称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比故宫还大,王景生家族经明、清两朝历时300余年修建而成,它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这座拥有123个院落,1118间房屋的豪宅,是名副其实的深宅大院,齐齐整整,方方正正,继承了传统前堂后寝的风格,前院多用砖木结构,后院二层窑楼,形成梁柱式木结构与砖石窑相结合的典型的建筑特色;庭院布局多为复式庭院,但格局多变,组合得当,吸收了南方园林建筑在局部和细微方面的匠心,将建筑技巧与园林艺术有机结合,形成了王家庭院建筑艺术的又一大特色,使各个庭院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艺术宫殿,具有典型汉族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称得上北方地区民居的一颗璀璨明珠。

王家大院由两处建筑群组成,我们买了票,先通过高大的城门进入高家崖建筑群,踏着青砖铺就的巷道,拾级而上,这里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的门既相互通达,又独立成章。

参观完东建筑群,我们跨过桥就是红门堡建筑群,它早于高家崖建筑群,始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总面积25000平方米,是堡又是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每个座院落依主人身份、喜好的不同在结构和装饰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司马院是王氏十六世孙王寅德的宅院,该院落特点为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四座院落主题各异,分别为加官、进禄、增福、添寿。绿门院是十六世孙王中极的宅院,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庭院装饰华丽,雕刻讲究,尤以木雕挂落"满床笏",石雕"四爱图"为最。

? 王家大院建筑雄伟,精雕细刻,匠心独具,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大院的砖、木、石三雕题材丰富、技法娴熟,大量用象征、隐喻、谐音的艺术形式,在文人、画家、雕刻艺人的共同参与下,将花鸟鱼虫、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将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民俗文化融为一体,是清代精雕细刻的代表作。各院落内的楹联匾额,形式多样,做工考究, "映奎"、"桂馨", 是期盼子孙科考顺利,出类拔萃; "观我"、"视履",是警示做人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日瞻云"显示谒见帝王之荣耀,楹联匾额作为文化品位的象征,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世代子孙。

静升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王家从十三世进入清朝,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大院内再无人居住。

大院的珍品有圣旨、千工床、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家具有在花梨木中间镶嵌螺钿并得以完整保存的书柜式多宝阁,以及许多用红木、梨木、榉木等珍贵硬木精心打造的精美古典家具等。由于名声在外,很多的拍摄都在王家大院取景,例如:《刀客家族的女人》、《吕梁英雄传》、《杀虎口》、《古镇大河》、等作品。

? 我们沿着主街巷由东向西,再向北走到最高处,俯瞰大院,层层叠叠、院院套院、院院挨院,转完大院,坐在四周城墙的垛口上,吃了一根雪糕,凝视着眼前的一切,思考起来,细想在两百多年前,这里的繁荣程度哪里能比?这里究竟发生了多少豪门恩怨情仇的故事?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趣事?

? 思今追昔,当然最不能忘记的一个人是耿彦波先生,斥巨资修缮大院,30年前的中国大地,沿海经济刚刚有点生机,市场有点活力,但内地还在一片死气沉沉中挣扎,就在这时,耿彦波入主灵石,经过调研,实地查看,做出了自己任职的第一个重大决定,修缮灵石王家大院,做出的预算远远超出众人的极限,五千万元,这可是灵石财政收入的一半啊,瞬间,犹如冷水掉进热油锅里,官员反对,群众骂声一片,也许初生牛犊不怕虎,耿彦波铁了心要干成这件事,一边不停的拆迁,一边群众不断骂声,最后打上了横幅,上访。在修缮大院的同时,老旧县城也开始了改造,群众更是气急败坏,直骂耿彦波是“耿疯子”、“耿拆拆”,据说当时几千人跟耿辩论,围着不能走,说怪话的多得很,“还有给寄的,用报纸包着,上面写‘送魔鬼见阎王’,还有送花圈的,可想而知,当时难度有多大,好在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大院在骂声中竣工了,如今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19年对外开放,2000年获评国家4A景区,2006年,王家大院被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景点,从此,王家大院成了灵石人民的摇钱树,每年为灵石带来大量的游客,2015年首次突破百万人次,2016年,单日接待游客量已经超过10万人次,每年仅门票收入达3千万,带动一个镇消费收入达3亿元。

? 当时,按人们的思维定势,认为耿彦波要么有利益可图,要么就是为升迁做政绩铺垫,现在20多年过去了,他先后在榆次、大同、太原的政绩证明,耿的谋划,不是一般人能想得通,想得到的,他以超远的眼光和胆略 ,为地方谋划,为人民谋利,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 今天,我们在畅游王家大院的时候,感慨大院的规模、感叹古人的智慧、称赞建筑的精美,千万记住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他---耿彦波先生!

2022年5月20日!星期五